前言
工程测量变形监测四项发明专利 主要用于大型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工作,均为工程变形监测方面的新技术,专门解决困难条件下的工程变形监测问题。主要解决现有变形监测技术方法难以实现或成本过高的大中型工程项目。主要用于大、中型隧道开挖过程中的拱顶沉降、洞底隆起、地质围岩收敛变形的监测,以及大、中型建筑物(如大坝、电站、大型船闸、高大建筑等)、局部地面、地质形变(如地质高边坡开挖)等三维位移变形监测。实施方便,采用现有仪器收敛计和全站仪即可实现,基本不需要增加投资,且仅需1~2人即可开展监测工作,实现低成本、高效益、高精度的解决工程变形监测工作中的一些疑难问题。
了解更多关于精密沉降变形监测技术或全站仪任意网测量技术。
四项发明专利信息表
专利名称 |
专利号
授权时间 |
专利简介 |
---|---|---|
等效法收敛计变形监测方法
(发明人、专利权人:杨浩) |
2010105351932
2012年09月12日 |
这项专利解决了以往因高空变形监测作业带来的高危险和高代价问题,避免人身伤亡和机械损坏。降低工程造价,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适合于大中型隧道的地质围岩收敛变形监测和拱顶沉降及洞底隆起的精密监测工作。工作时只需要1名技术人员。
了解更多:测量工程新软件功能介绍 |
全站仪精密沉降监测方法
(发明人、专利权人:杨浩) |
2011100906101
2012年11月21日 |
使用本专利可以不建立观测墩或在无法建立观测墩的困难工程环境条件下实现对变形体进行长期周期性监测,可对建筑物、地质边坡、高洞顶等进行精密沉降监测。方法简单快捷、实施方便,节约资源。对沉降预报的可靠性更强。工作时只需要1名技术人员和1名辅助人员。
相关技术:TS精密沉降变形监测技术 |
扩展的等效法收敛计变形监测方法
(发明人、专利权人:杨浩) |
2013103344016
2015年09月09日 |
这项专利是对"等效法收敛计变形监测方法"的一次升级,进一步解决了其在隧道监测断面下进行变形监测作业时若存在塌方、掉块、渗水等危险的一种更安全的作业方法。工作时只需要1名技术人员。
了解更多:八款智能化工程测量软件功能介绍 |
免固定设站点的全站仪三维变形监测方法
(发明人、专利权人:杨浩) |
2014108481921
2017年06月06日 |
此项专利是比"全站仪精密沉降变形监测方法"更优越的一种变形监测方法。不仅不需要建立观测墩,而且省去了诸多外业工作和参数依赖,使得外业工作速度更快捷、监测精度也自然提高。工作时只需要1名技术人员和1名辅助人员。
相关阅读:智能化测绘软件 | 程序、软件与智能化软件的区别 |
四项发明专利中产生的论文和著作
以下论文和著作就是研究开发变形监测四项发明过程中的产物,并且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同。
在开发此四项变形监测发明的研究过程中,一部分关键内容的理论阐述也已经公开发表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上或省级优秀刊物上,其与所在发明专利的对照如下,供参考。对应的专利文献中也能找到相关内容。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发明人所著《相对变形测量(工程实践与研究)》一书(郑州大学出版社于2016年5月出版)。
四项变形监测发明过程中产生的论文及其所在的发明专利对照表
刊物名称 | 论文题目 | 作者 | 论文所属发明专利 | 刊号 | 发表日期 |
---|---|---|---|---|---|
测绘通报 | 等效法收敛计变形监测 | 杨浩 | 等效法收敛计变形监测方法 | ISSN 0494-0911 CN 11-2246/P | 2011年12月 |
四项变形监测发明过程中产生的著作
《相对变形测量(工程实践与研究)》一书详细地阐述了四项变形监测发明的全过程,并且对于在使用时所需要的软件开发工作也给予了提示。
书名 | 作者 | 出版社 | 书号 | 撰写字数 | 出版日期 |
---|---|---|---|---|---|
相对变形测量(工程实践与研究) | 杨浩 | 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5-2789-1 CIP:(2015) 316230 | 35.5万字 | 2016年5月 |
相关阅读:我去过那棱格勒河 | 我去过那棱格勒河(内链)